- RISC-V生态企业在AI计算领域加速产业化,提出“RISC-V+DSC+AI”创新路径,已实现12nm SoC量产并推出6nm方案。
- RVV成为连接通用CPU和专用NPU的关键桥梁,强调AP、VPU与NPU的高效协同以提升AI芯片性能。
- 软件生态逐步完善,降低开发门槛,推动RISC-V在边缘计算及垂直行业应用中的竞争力,但仍需解决内存瓶颈、生态统一性和多芯片互联等挑战。
核心要点2在9月17日的“AI芯片架构创新专题论坛”上,多家RISC-V生态企业如弈斯伟计算、晶心科技和芯来科技展示了其在AI计算领域的进展。
弈斯伟提出了以“RISC-V+DSC(领域专用硬件)+AI”为核心的产品创新路径,已实现12nm RISC-V SoC的量产,并推出6nm制程的新方案,重点关注视频编处理和边缘计算等应用。
晶心科技强调了应用处理器、向量处理器(RVV)与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协同架构,展示了多核扩展与定制指令能力。
芯来科技发布了针对AI应用的N900向量处理器IP及NICE定制指令工具链,提出“RISC-V+NPU”和“多核RISC-V定制”两类主流架构,并提供完整的软件栈支持。
RISC-V的“场景先行”路径逐渐清晰,强调在嵌入式和行业应用的逐步推进,结合模块化设计以缩短开发周期,提升性价比。
RVV正成为连接通用CPU和专用NPU的关键桥梁,强调AP、RVV与NPU的高效协作。
软硬协同的生态建设正在完善,涵盖了开发全流程的软件栈支持,降低了开发门槛,推动技术普及。
然而,RISC-V在向更高阶AI算力迈进时仍面临内存子系统瓶颈、软件可移植性问题及多芯片互联能力等挑战。
整体来看,RISC-V凭借低功耗、强定制和快速迭代的优势,在边缘计算及垂直行业应用中展现出竞争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警惕需求疲软、供应链风险及竞争加剧等风险因素。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弈斯伟计算(ESWIN)、晶心科技(Andes)和芯来科技(Nuclei)。
推荐理由如下: 1. 弈斯伟计算(ESWIN):该公司提出以“RISC-V+DSC(领域专用硬件)+AI”为核心的产品创新路径,已经实现12nm RISC-V SoC的量产,并推出面向6nm制程的新一代方案,重点关注视频编处理和GPU/DSA集成等行业应用,显示出其在AI计算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化进展。
2. 晶心科技(Andes):该公司系统阐释了应用处理器(AP)、向量处理器(VPU,支持RVV扩展)与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协同架构,强调多核扩展与定制指令能力,展现出其在AI芯片架构上的优势。
3. 芯来科技(Nuclei):发布了针对AI应用的N900向量处理器IP及NICE定制指令工具链,明确提出“RISC-V+NPU”与“多核RISC-V定制”两类主流AI芯片架构,并提供完整的软件栈支持,显示出RISC-V在高效能AI加速与灵活定制方面的显著优势。
总体而言,这些公司在RISC-V生态系统中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尤其是在边缘计算和垂直行业应用中具有明确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