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债发行期限逐渐延长,未来超长债可能面临供求失衡,尤其是20年及以上的债券需求下降。
- 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对超长债的配置需求可能减弱,银行自营债券投资面临久期压力。
- 建议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央行应重启国债买入并扩围至地方债,同时适度控制超长债发行比例,以缓解市场压力。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债券标的:超长期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15年及以上期限的债券。
操作建议: 1. 央行应尽早重启国债买入,并将买入范围扩展至地方债,按月以固定规模全曲线净买入,以减轻对单个期限收益率的影响。
2. 鼓励银行将超长利率债上线柜台债,并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以推广超长利率债的养老金融作用,引导社保及年金等长线资金加大超长债的投资力度。
3. 适度控制15年及以上政府债券发行期限占比,提升10年以内的政府债券规模占比。
4. 引导地方政府发行浮息债,以解决银行自营投资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例如发行30年期浮息债,与LPR或政策利率挂钩,按年重定价。
理由: 1. 近几年超长期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可能导致供求失衡,需求不足问题显现。
2. 央行的国债持仓规模下降,急需重新介入以稳定市场。
3. 银行自营投资面临利率风险,浮息债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
4. 通过引导长线资金投资超长债,能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促进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