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于2025年9月首次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在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降息已成必然。
- 通胀仍未回落至2%目标,但降息是对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必要回应,旨在稳定增长预期。
- 未来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偏向劳动力市场,预计2025年内降息总计75个基点,宽松措施需保持谨慎以维护政策信誉。
核心观点2
2025年9月,美联储首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
尽管通胀未回落至2%的目标,但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使降息成为必要选择。
劳动力市场的降温降低了就业—通胀螺旋的风险,当前通胀主要由关税供给冲击驱动。
近年来,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的指导意义减弱,严格遵循该规则可能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在当前情况下,弱于泰勒规则的利率反应更为合理。
美联储的信誉为其在通胀未回落时再次降息提供了基础。
展望四季度,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关注劳动力市场,降息节奏或加快。
然而,由于中性利率结构性上升,过度宽松可能损害政策信誉,引发通胀风险。
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渐进与谨慎,预计2025年内降息共计75个基点。
当前经济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疲软,新增就业岗位远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至4.3%。
这表明降息是对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必要回应,旨在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未来,美联储政策重心将逐步向劳动力市场倾斜。
在财政赤字扩张和政治干预加剧的背景下,可能加速降息,但需谨慎操作以维持政策信誉。
若能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并稳定通胀预期,美国劳动力市场有望改善,同时推动全球资产再定价,利好实物资产和贵金属,并可能使部分新兴市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