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otaxi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重塑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改变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利润分配。
- 未来Robotaxi将利用“第三移动空间”提升乘客体验,实现工作与消费场景的有效转换。
- 预计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831亿元,长期空间具备数万亿元市场潜力。
- 投资重点在于Robotaxi产业链,包括一体化模式、技术提供商、传统网约车转型及核心硬件供应商。
- 风险包括政策落地、技术迭代和国际竞争加剧。
核心要点2
本报告认为,Robotaxi不仅是替代司机的工具,而是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重塑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体验和商业模式。
历史上,网约车缓解了传统巡游出租车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但并未根本改变行业格局,导致供需失衡和盈利困境。
Robotaxi的核心任务是安全高效地运输乘客,未来还需利用“第三移动空间”提升乘客体验,如提供标准化驾驶和私密空间,以及将路上时间转化为工作或消费。
Robotaxi的商业化将受到技术、政策和成本三重驱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硬件成本持续下降。
各大玩家积极布局,网约车巨头和专营公司在技术和运营上竞争,特斯拉和Waymo等国际公司加剧市场竞争。
预计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831亿元,2035年突破7096亿元,成为汽车共享出行的新增长点。
Robotaxi的估值方式应考虑“智能体创收能力”,即智能体保有量与能力等级的乘积,能力等级的差异对估值影响显著。
投资标的方面,Robotaxi产业链将是未来5年AI智能车板块的主要投资主线,分为五类:一体化模式(如特斯拉)、技术提供商与运营分成模式(如百度、小马智行)、传统网约车转型(如滴滴、曹操出行)、车辆生产商(如北汽蓝谷、广汽集团)、核心硬件供应商(如地平线机器人、舜宇光学科技)。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迭代滞后以及国际竞争加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一体化模式: - 特斯拉 - 小鹏汽车-W - 千里科技(联盟制) 推荐理由:这些公司在Robotaxi领域拥有整合的技术与运营能力,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的发展。
2. 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 - 地平线机器人-W - 百度集团-SW - 小马智行 - 文远知行 - Momenta - 元戎启行 推荐理由:这些企业专注于提供核心技术,能够与运营平台进行分成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传统网约车的转型: - 滴滴出行 - 曹操出行 - 如祺出行 - 大众交通 - 锦江在线 推荐理由:这些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转型,结合用户运营和技术升级,有望在Robotaxi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4. 车辆生产商: - 北汽蓝谷 - 广汽集团 - 上汽集团 推荐理由:这些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向智能汽车转型,具备生产Robotaxi的能力,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5. 核心硬件供应商: - 检测(中国汽研+中汽股份等) - 芯片(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 - 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科博达/经纬恒润-W等) - 传感器(舜宇光学科技/禾赛-W/速腾聚创) - 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浙江世宝) - 智能车灯(星宇股份) - 玻璃(福耀集团) 推荐理由:这些核心硬件供应商在Robotaxi的技术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