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框架逐渐明确,分为核心盟友、次级盟友和其他国家,关税水平分别为10%、15%和19%-20%。
- 今年以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显著上升,主要影响重点金属及轻工业制品,尤其是汽车、航空航天和制药行业受创严重。
- 关税对消费者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未来可能导致再通胀风险,资源品值得关注。
核心观点2该投资报告分析了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结构如下: 1. **宏观经济背景**:传统宏观经济数据在疫情后受到冲击,导致市场对数据有效性的怀疑,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呈现“K型经济”分化的情况下。
2. **关税政策框架**:随着“8.1到期日”的临近,美国的关税政策框架逐渐清晰,分为已达成协议的国家(核心盟友圈、次级盟友圈、其他国家圈)和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关税税率分别为10%、15%及19%-20%。
3. **海关视角**:美国的平均有效关税显著上升,从2.3%增至8.75%。
自2025年3月起,关税税率快速增长,重点影响金属及轻工业制品。
4. **微观影响分析**: - **对企业的影响**:美国区域企业及欧洲/非洲/中东区域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汽车、航空航天和制药行业受创最为严重。
- **对消费者的影响**:通过草根调研数据,发现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在“衣食住行用”方面面临新挑战,尽管因前期“抢进口”及夏季折扣等因素,关税对物价的传导尚未完全显现。
5. **未来展望**:考虑到关税政策的持续性和《大漂亮法案》对内减税的潜在刺激,美国的“再通胀”风险仍然存在,资源品值得关注。
6. **风险提示**:需关注海外流动性收紧、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及国际局势复杂化的潜在影响。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微观实体经济的价格传导影响。
- 特别留意资源品的投资机会,因其可能受益于再通胀风险。
- 考虑到关税政策的持续性和梯队化特征,投资者应提前布局相关行业。
- 警惕海外流动性收紧和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 关注《大漂亮法案》对内减税可能带来的需求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