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都源于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产能下降、价格下跌和经济压力加大。
- 反内卷在宏观环境、行业覆盖、成因及实施路径上与供给侧改革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新的趋势特征。
- 反内卷强调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内卷竞争。
核心观点2
本轮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矛盾均为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工业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滑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然而,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宏观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
反内卷时期的需求不足更为严重,面临人口减少和房地产市场逆转的挑战,而供给侧改革时期则有相对韧性的需求。
其次,覆盖行业范围及性质不同。
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中上游传统行业,企业以国企为主;反内卷则涉及更广泛的行业,包括新兴产业和平台经济,企业以民企为主。
第三,原因不同。
供给侧改革的供需不平衡主要源于刺激政策退坡后的产能过剩,而反内卷则受到房地产、出口和新兴产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更复杂的过剩产能局面。
最后,实施路径不同。
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侧重传统行业的提质增效;而反内卷则强调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手段,需更多依赖法律和监管来规范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反内卷不仅是供给侧改革的延续,更是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深化,需注重长效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对企业创新的支持。
风险提示包括反内卷政策超预期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