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行业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逐步修复韧性,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受港口基础设施升级推动。
- 行业与全球贸易格局紧密相关,预计三季度将保持稳定,但需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美国可能实施的惩罚性港口费用政策。
- 港口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持续畅通,整体风险可控,国内与新兴市场贸易需求将支撑平稳发展。
核心要点2
202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行业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逐步修复韧性。
1至7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扩张,行业向集群化和智能化发展。
港口行业与全球贸易格局紧密相关,期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尤其是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持续上升。
航运网络优化,航线布局多元化,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变,"新三样"占比上升。
虽然主要航运指数震荡,但波动幅度较去年有所减小。
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发债主体集中在AA+和AAA级别。
展望2025年三季度,港口行业基本面预计稳定,但需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可能对中国船舶征收惩罚性港口费用的政策,可能引发“抢出口”现象,对行业运营和航线布局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港口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仍具重要意义,行业融资渠道通畅且成本可控,整体风险可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港口行业相关企业 推荐理由: 1. 行业韧性修复:202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中逐步修复韧性,显示出稳定的发展潜力。
2. 吞吐量增长:全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扩张是支撑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
3. 智能化与集群化发展:港口建设向集群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4.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尤其是对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持续上升,表明国际市场需求稳定。
5. 航运网络优化:全球海运航线网络持续优化,中国港口航线布局多元化,有助于拓展新兴市场。
6. 融资渠道畅通:港口行业发行债券规模增长,发债主体级别集中在AA+和AAA,显示出行业的融资能力和风险可控性。
7. 战略性基础设施:港口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发展潜力大。
综上所述,港口行业在国内外需求支撑下,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但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