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有所回升,反映出经济活跃度提升。
M1和M2增速加快,居民企业资金活跃度提升,但整体消费和地产复苏仍不稳固。
政府债发行节奏快,若下半年未增发特别国债,社融增速可能承压,需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风险。
核心观点26月金融数据点评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均超出预期,反映出经济复苏的迹象。
具体而言,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
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2万亿元,同比增加1100亿元。
M1和M2的增速均有所加快,M1同比增长4.6%,M2同比增长8.3%。
这表明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活跃度提升,但仍依赖政策驱动。
从存款端来看,M1的快速攀升和M2增速的回暖,意味着流动性增强,经济活跃度提升。
财政资金的逐步落实和央行调低政策利率促进了居民企业的提款意愿。
M2-M1剪刀差缩小,显示出市场预期较为乐观,企业生产和消费意愿增强。
融资端方面,政府债券的发行保持快节奏,居民和企业贷款需求回升。
政府债净融资显著增加,前六个月的发债规模已占全年计划的65%。
总体来看,社融数据主要依赖政府融资,企业短期贷款改善,但居民信贷表现温和,经济预期仍显谨慎,消费和地产复苏尚不稳固。
此外,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和6月进出口数据的改善有助于恢复居民和企业信心。
然而,若下半年政府未增发特别国债,发债速度可能放缓,社融增速面临压力。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及信用事件集中爆发等。